"0"
今天是:
随州市总工会 网站首页 他山之石 查看内容

72个村,村村有产业

2021-7-12 09:17| 发布者: 宁宁| 查看: 4687| 评论: 0

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柯利华 通讯员 王东 王一波


作为鄂东一个有近9万人口的农业大镇,浠水县团陂镇72个村都有产业。今年上半年,经济发展指数考核位居全县第一。

产业旺,乡村振兴就有底气。

产业怎么选?如何因地制宜?怎么破解卡脖子难题?7月初,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蹲点团陂镇,找寻答案。

光伏板下种稻谷

这样的光伏发电站你见过吗?

宽阔的田野上,22万多块太阳能光伏面板迎着太阳熠熠生辉;面板下,一株株水稻迎风摇曳,绿意盈盈。

这里是团陂镇毛畈村的100兆瓦大型农光互补地面电站。项目由中清能绿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建,总投资5.8亿元,年发电量1.1亿千瓦时,流转毛畈村周边5个村2300亩田地,去年10月动工建设,已通过国家电网验收,计划本月中旬并网发电。

项目负责人徐汉波介绍,该光伏电站的最大特点是一地两用、农光互补。在建设阶段,专门设计出一款高支架,使光伏板距地面2.8米,比常规施工多投入4000万元。通常情况下,光伏板距地面仅有0.5米,板下大多数土地闲置,有的地方会种上耐阴的牧草,效益不高。

“光伏板下种稻谷,是几番碰撞的结果。”毛畈村党支部书记王国林说,村里1400多亩田地,85%流转给中清能公司,村里只提一个要求,为农业种植留下空间,单纯搞发电,再大的项目也不接纳。该村田地从2011年起经历过3次流转,每次都不丢根本——种稻,“手里有粮,心中不慌。”

徐汉波说,受村里启发,企业不算经济账,算国家粮食安全账,虽然光照受影响,农作物生长会变慢、产量降低,但优质稻亩产不会低于450公斤。

“村民一亩拿500元流转费,还有种粮收入,电站投产后每年能为镇上带来1000万元税收,村集体年收益10万元。”王国林算起账,脸上笑开了花。


【记者感言】 保持定力,同样一块土地,升高支架,为水稻种植腾出了空间,插秧机、收割机等也能畅通无阻,让传统农业与光伏新能源产业巧妙联姻,打开了现代农业的新大门。

温泉村吃上旅游饭

掩映在树木葱茏之中的别墅、温泉池,初见雏形。今年底,位于曹畈村的卓尔·大别山温泉小镇将开门迎客,可年接待30万人。

曹畈村,与罗田县城一河之隔。“温泉泉眼就在义水河边,咕噜噜流淌到河里。”曹畈村党支部书记陈国刚说,上世纪80年代开始,有村民用管道引进温泉水,在自家办起温泉旅馆,吸引周边游客,但多是小打小闹,没形成规模。

这些年,村里交通优势开始凸显,距离武英高速罗田出口只有5分钟车程。陈国刚萌发想法——邀请省内大企业开发曹畈温泉,依靠优势自然资源让全村群众吃上生态饭。

“摸清家底,给企业一个投资的理由。”曹畈村请来武汉矿产资源监督检测中心,探明地热储量,检测报告显示,曹畈地热属于中温热水,温度为60℃,水中含有多种微量元素,地热储量170多万立方米,可开采至少100年。

2019年3月,经过多年跟踪招商,终于引来“金凤凰”。卓尔文旅集团投资约20亿元,分两期建设卓尔·大别山温泉小镇,一期建设温泉中心、主体广场、五星级度假酒店、温泉度假公寓等项目。项目负责人王艳辉介绍,一期项目主体建筑已建成90%。

在县里支持下,横跨浠水、罗田交界河的曹家畈大桥建成,卓尔·大别山温泉小镇与罗田天堂寨、薄刀峰等知名景区串联起来。

有了产业,人员回流,村里热闹起来。85后朱英畈辞掉在广州的工作,应聘到温泉景区做起销售员。“一年有五六万元收入,还能照顾老小。”她很满意这份工作。

陈国刚说,景区可带动就业300人以上,非技能型岗位优先考虑曹畈村民。村集体收入从2014年不到2万元,增加到去年的20万元。


【记者感言】 绿水青山如何变成金山银山?牵手有实力的市场主体,让好风景带来新动能。

一家养猪场几多“生态+”

远眺山间,48栋蓝顶白墙楼房错落有致,好不壮观。如果不听介绍,绝对看不出这是一家年出栏10万头生猪的养猪场。

这家养猪场位于松山寺村,总投资3.5亿元,占地608亩,今年3月投产。

“村里山多地少,人均耕地面积仅0.7亩,过去产业发展相对滞后、成效不佳。”松山寺村党支部书记陈望东说,乡村要振兴,产业排第一。经过调研,村里瞄准在浠水县已形成链条的生猪产业,两年前引进武汉金龙畜牧公司建猪场。

“没什么味道吧?”猪场大门外,陈望东说,传统养猪场难过“环保关”,主要原因是养殖模式落后。

猪场负责人徐巧林说,猪舍采用高位栏,即通常所说的“楼房养猪”,让猪群进食、排泄、休息分开,避免人员、物资、猪在各层间交叉流动,从而有效阻断疾病传播。各楼层温度、湿度可自动调节,还能自动化喂料等。

经测算,猪场每天要产生300吨粪污,企业投资1700万元建设污水处理厂、沼气发酵池和有机肥加工厂。粪污通过预埋的管道,进入沼气罐发酵后,产生的沼气供村民免费使用,沼渣用于生产有机肥,实现粪污零排放和全部资源化利用。

在松山寺村村民陈芳家,她打开沼气灶烧开水,“改用沼气后,一年要节约700元左右煤气费。”

一山之隔,蔡井村千亩果蔬采摘园,浇灌果蔬的肥料就来自猪场。

得益于“楼房养猪”,松山寺村100户农民土地流转每年增收20多万元,去年村集体收入突破15万元。


【记者感言】 穿“新鞋”、走“绿道”,把“生态+”理念融入企业发展全过程,用新技术、新模式力促传统产业转型升级,才能为乡村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。

 

版权所有:随州市总工会 主办单位:随州市总工会 建议使用1024×768分辨率 IE8.0以上版本浏览器
办公地点:随州市迎宾大道108号 | 0722-3593065
鄂ICP备19019675号
建议使用1200*800分辨率

 
返回顶部